中国对进口自美国的甲基丙烯酸酯及PMMA加征25%关税
2018年7月11日美国政府发布了对从中国进口的约2000亿美元商品加征10%关税的措施。8月2日美国贸易代表声明称拟将加征税率由10%提高至25%。美方背离了双方多次磋商共识,单方面再次升级,严重违反世界贸易组织规则,破坏全球产业链和自由贸易体制,实质性损害了我国国家和人民利益,也将对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。
针对美方上述措施,中方被迫采取反制措施。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》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》等法律法规和国际法基本原则,经国务院批准,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5207个税目约600亿美元商品,加征25%、20%、10%、5%不等的关税。如果美方一意孤行,将其加征关税措施付诸实施,中方将即行实施上述加征关税措施。实施日期另行公布。
根据稍后出具的附件1对美加征25%关税商品清单中,甲基丙烯酸酯29161400以及初级形状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(PMMA)39061000位列其中。
注:海关税则号29161400,泛指甲基丙烯酸酯类,包含MMA及甲基丙烯酸特种酯等多种产品。通常在29161400的进口数据中超过90%为MMA。
卓创资讯认为此次中国对美国进口的甲基丙烯酸类产品以及PMMA加征25%的关税对中国进口市场基本没有影响。
MMA方面:
首先,海关税则号29161400,泛指甲基丙烯酸酯类,包含MMA及甲基丙烯酸特种酯等多种产品。通常在29161400的进口数据中超过90%为MMA,因此该税则号基本可以代表MMA的进出口情况。
从近五年中国进口29161400税则号下的产品数量来看,基本呈现逐年递减趋势。这一方面得益于中国MMA产能产业的不断扩大,另一方面自2014年开始,中国对原产于日本、新加坡、泰国的MMA进行反倾销以来,三国的进口量大量减少。
其次从进口来源国来看,2015年中国进口总量约为21万吨,其中来源于美国的约为1.32万吨,占比为6%;2016年中国进口总量约为15.76万吨,其中来源于美国的约为0.93万吨,占比6%;2017年中国进口总量约为12.64万吨,其中来源于美国的约为0.38万吨,占比3%;从近三年的趋势来看,来源于美国的进口量逐年减少。
而从2018年的进口量来看,中国海关对外公布的一季度MMA进口量为2.9万吨,其中美国地区占比仅为3%。尽管尚未公布二季度进口数据,但卓创资讯推断,美国地区的进口量仍然非常有限。
PMMA方面:
近五年来,中国PMMA的进口总量基本平稳。2015年中国PMMA进口数据中,美国地区进口量约为1772吨,占比仅为1%;2016年美国地区进口量约为2610吨,占比为1%;2017年美国地区进口量约为3658吨,占比为2%。
从进口数据上来看,PMMA进口来源国中,来自于美国的数量在增长,占比在增加。但PMMA进口来源国中绝大多数货源来自韩国、新加坡、日本、台湾等亚洲地区,欧美方向的进口量非常有限。并且美国地区PMMA的进口均价远高于亚洲地区,因此不管是从数量还是价格方面来看,中国对美国进口PMMA加征25%关税对国内PMMA市场影响甚微。
表:2015-2017年PMMA部分国家进口均价
单位:美元/吨
区域
|
国家
|
2015年
|
2016年
|
2017年
|
亚洲
|
韩国
|
2182.24
|
1860.32
|
2433.77
|
新加坡
|
2182.32
|
1822.67
|
2374.74
|
日本
|
2966.11
|
2758.62
|
2930.73
|
台湾省
|
2450.06
|
2060.03
|
2512.82
|
马来西亚
|
1923.00
|
1954.78
|
1880.27
|
欧美
|
美国
|
4918.79
|
4229.84
|
3567.01
|
德国
|
4171.29
|
4285.58
|
4049.10
|
荷兰
|
3469.73
|
3226.93
|
3622.83
|
综上所述,中国对来源于美国的甲基丙烯酸酯及PMMA加征25%进口关税对于国内市场的影响有限,各方应理性对待。